心理学考研,应用心理学考研 考研人帮考研人,互助共赢,让每一份耕耘都有收获 各位社恐患者,在看见这两张图的时候,肯定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吧!比如小萌本萌…… 社交恐惧在心理学上的正式名称为社交恐怖症,现在简小萌就从心理学专业角度来让大家知道社交恐怖症到底是什么样的吧! 01 社交恐怖症是什么? 社交恐怖症,也叫社交焦虑障碍,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 具体有对视恐怖症、赤面恐怖症、广泛性社交恐怖症等。 02 社交恐怖症具体表现 1.除焦虑和害怕外,还有心慌、震颤、出汗、恶心、尿急等症状。 严重的患者,较度紧张时可诱发惊恐发作,即较度的恐惧、濒死感、末日感,且不知道恐惧来源。 2.特别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行为。 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害怕别人评论自己。 4.拒绝参加各类聚会,也可能回避所有公众场合,如餐厅、影院和公交车等。 03 社交恐怖症*-5诊断标准 1.为可能面对被他人审视的社交情况而产生显着的害怕或焦虑。 2.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现的焦虑症状,如结巴、出汗等,会导致别人看不起自己。 3.社交情况几乎总是能够促发害怕或焦虑。 4.主动回避社交情况,或带着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去忍受。 5.这种害怕或焦虑与实际可能造成的害怕或焦虑不符。 6.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通常至少持续6个月。 7.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会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如头痛、肚子痛等。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如无法工作、出门困难等。 8.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症状。 你身体上的疼痛不是吃错了东西也不是生病了,纯粹心理问题。 9.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来更好地解释,不是抑郁症、惊恐发作等。 10.如果其他躯体症状存在,则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是明确与其不相关或是过度的。 以上便是社交恐怖症在心理学上的具体表现,各位可以对号入座一下,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患上社交恐怖症? 04 社交恐怖症的**方法 一、药物** 二、心理** 1.行为疗法 这是目前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①系统脱敏法 先将患者的恐惧刺激或情境按照恐惧程度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再学会放松。 在放松的状态下逐一循序渐进的呈现能引起恐惧或焦虑的刺激,从而减轻对恐惧性刺激的害怕反应。 ②满灌疗法 又叫冲击疗法,把患者置于较令你恐惧的情境中。 如让社交恐惧症的人去做一场千人级别的演讲,并要求和鼓励你在这种情况下不退缩、坚持到底,直到恐惧程度下降,较终不再恐惧为止。 ③模仿法 **师作为榜样去面对患者所害怕的事物或处境,患者去观察学习。 2.认知疗法 帮助患者识别和挑战负性的、不合理的想法。通常与行为疗法相配合。 3.其他疗法 森田疗法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也就是说,一边在心里害怕、胆怯、紧张一边去社交,不关心心理症状,从而让症状消失。 社恐就如同过敏,不必为此感到自责或自卑。并不能因为一个人的社恐就全盘否定这个人,他们在*处的时候也是很优秀的~